一名驴友洪某绕开贡嘎那玛峰检查点违规探险,滑坠5300米雪山身亡,家属悲痛,此悲剧源于对规则的漠视、景区警示难阻违规,也凸显违规探险者对救援等责任的逃避,提醒人们进山要做好登记、请向导、买保险三件事,敬畏自然、敬畏规则。

在海拔5300米的雪山之上,一条年轻的生命被无情雪坡吞噬,只留下家属悲痛的呼喊和一句“他们没逃责任”的无奈回应。这起发生在贡嘎那玛峰的雪山滑坠事件,如同一面沉重的镜子,映照出违规探险背后的种种问题,给我们敲响了深刻的警钟。
违规探险:对规则的漠视
洪某和四个同伴为了省事,绕开贡嘎那玛峰检查点,没有进行登记、没有聘请向导、也没有购买保险。他们或许心存侥幸,认为自己能够凭借勇气和经验征服雪山,却完全忽视了雪山潜藏的巨大危险。这种对规则的漠视,是导致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雪山这样复杂且危险的环境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登记可以让管理部门了解探险人员的情况,以便在遇到危险时能够及时展开救援;向导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带领探险者避开危险区域,确保行程安全;保险则是在意外发生时,为探险者及其家属提供经济上的保障。
惨痛代价:生命与家庭的破碎
洪某在探险过程中,一脚踩空,顺着冰壳滑进裂缝,绳子瞬间绷紧,队友张某差点被一起拖下去。那一瞬间,恐惧和绝望笼罩着每一个人。张某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手冻到没知觉,嗓子像被雪堵住,喊不出声,那种无助和绝望让人感同身受。救援队在第三天才找到洪某的遗体,然而,抬下山时风雪又起,只能暂停。洪某的妈妈在山脚搭帐篷等待,她攥着儿子出发前拍的照片,羽绒服袖口还沾着雪粒。照片里儿子笑得灿烂,而现实里他却躺在冰下,连告别都来不及。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一个家庭也因此破碎。这起悲剧不仅是洪某个人的损失,更是整个家庭的伤痛。
景区警示:挡不住违规脚步
去年同一位置就发现了五十米冰裂缝,景区因此封山整年。今年刚解封,警告牌立了七块,但依然挡不住像洪某等人这样想省事的人的脚步。这反映出部分探险者对景区警示的漠视,他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和所谓的“便捷”,却不愿意遵守规则,不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景区的封山和警告牌是为了保护探险者的生命安全,但如果不被遵守,一切都只是徒劳。
网络言论与救援反思:责任与成本的考量
网上有人夸队友没跑,留下来配合调查。然而,夸得出口的人,大概没看过救援账单,也没算过遗体运输每公斤要多少人力。国内今年至少六起违规登山致死,八成没报备。一位老救援队员总结,十条命里八条嫌麻烦。嫌填表慢,嫌向导贵,嫌保险用不上。真出事后,嫌搜救慢,嫌运费高,嫌手续多。省掉的每一步,最后都变成家属签字时的笔。这些违规探险者在探险前没有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后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而在事故发生后,又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成本。救援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在恶劣的环境中展开救援,他们的付出和努力应该得到尊重和理解,但违规探险者也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生命警示:做好三件事,敬畏雪山
洪某妈妈现在每天刷手机,看别人晒登顶照,她留言只问一句“你们买保险了吗”,却没人回。她学会了一个新词“风险自担”,这四个字把母子关系切成两半,一半在雪山,一半在户口本注销页。为了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在进山前,先填登记表,这虽然不收费,但只花五分钟,却能让管理部门了解你的情况;请持证向导,虽然一天工资可能不够买墓地半平米,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为你保驾护航;买户外专项保险,两百块保二十万,理赔直接打给家属,这能在意外发生时为你的家人提供经济上的保障。
雪山是大自然的力量象征,它不会因为你的勇敢就网开一面,它只认流程。在雪山探险中,每一个生命都无比珍贵,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疏忽和侥幸,而让自己和家人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活着回来,才算登顶。让我们敬畏雪山,遵守规则,做好每一个必要的步骤,确保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