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孚电池高铁广告“擦边”争议:大企业营销的反思与警示

南孚电池高铁广告因措辞疑似擦边引发网友不适和质疑,企业回应难消众怒,此事反映出大企业在营销中应平衡好营销手段与产品质量、用户体验,同时公共场合广告审核也应更严格。

近日,南孚电池在高铁上投放的一则广告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质疑和吐槽。这则原本旨在宣传电池“耐用”“续航时间长”特点的广告,却因措辞不当,被众多网友认为是在打擦边球,造成了不良影响,也引发了我们对于大企业营销行为、广告审核机制等多方面的深刻反思。

一、广告“擦边”:引发网友不适

有网友在高铁上看到了这样一则广告:“喜欢跟领导一起出去,上车谈工作,下车谈工作,一点也不累,如同南孚电池一样,精力长,续航时间长”。初听之下,这则广告似乎在巧妙地将乘坐高铁工作与南孚电池的特性相联系,但仔细品味,却很容易让人产生别样的联想。毕竟,“上车谈工作,下车谈工作”这样的表述,在特定的语境下容易让人浮想联翩,与一些不太恰当的场景产生关联。

南孚电池一直以来都以“耐用”“持续时间长”作为产品的核心卖点,这是消费者对其品牌的普遍认知。然而,这次广告却让许多人从原本正常的品牌宣传联想到了其他方向,甚至让一些网友感到“脸红”“过意不去抬头看”。这种广告效果显然与南孚电池作为全国知名品牌的形象和定位不符,也让消费者对品牌的宣传策略产生了质疑。

二、企业回应:官方却难消质疑

事情发酵后,媒体联系了南孚电池的工作人员。对方确认广告是他们家的,并表示已发给业务部,会评定是否应该撤掉。这样的回应看似官方、正规,但却难以让广大网友满意。许多网友认为,企业应该尽早发现问题,而不是等到引发争议后才进行处理。更激进的网友甚至表示,以后要考虑换品牌,这对南孚电池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声誉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品牌形象和声誉是企业最为宝贵的资产之一。一旦品牌形象受损,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就会降低,进而影响到产品的销售和市场份额。南孚电池作为一家大企业,本应该更加谨慎地对待广告宣传,避免因不当的广告措辞而引发消费者的反感和质疑。

三、广告争议:营销与质量的失衡

有关这则广告的体量问题,一直存在很大的质疑。一些人觉得这则广告“有点有趣”,但更多的人根本笑不出来。他们认为,作为全国知名品牌,南孚电池的布局和视野应该更加开阔和高远,而不是为了吸引眼球而使用一些富有想象力的语句,结果却适得其反。

南孚电池作为一家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的企业,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上。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只有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而良好的用户体验则是提高消费者忠诚度的关键,企业应该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和反馈,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然而,南孚电池此次为了吸人眼球,选择了这样一则容易引发争议的广告,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吸引一些注意力,但从长远来看,却损害了品牌的形象和声誉,得不偿失。流量固然重要,但企业不能为了追求流量而忽视了品牌形象和产品质量。一旦坏印象形成,想要挽回就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四、广告审核:公共场合的标准与责任

很多人感到困惑,这样一则容易引发争议的广告词是如何被准许,甚至能够印到高铁上的呢?高铁作为公共场合,是面向全国乘客的展示窗口,广告的审核标准应该更加严格。

公共场合的广告不仅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还要考虑到社会道德和公序良俗。广告审核部门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对广告内容进行严格审查,避免让一些不当的广告出现在公共场合,影响公众的视觉感受和价值观。不能因为一个“奇特”的广告而忽略了每一个乘客的体验,更不能让公共场合成为不良广告的传播渠道。

南孚电池高铁广告“擦边”争议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大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应该始终坚守道德和法律的底线,注重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以积极正面的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同时,广告审核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管,严格审核广告内容,为公众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广告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广告行业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和良好形象。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