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渣”到芯片巨擘:陈天石与寒武纪的逆袭传奇

江西南昌“学渣”陈天石从沉迷游戏到投身科研,与哥哥陈云霁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艰难探索,历经科研突破、公司成立及巨头打压等困境,最终带领寒武纪取得全球瞩目成就,实现从平凡到卓越的逆袭。

A股市场曾上演疯狂一幕,寒武纪公司股价一度飙升至1464.98元,超越股王贵州茅台,公司市值高达天文数字。公司掌门人陈天石,这位刚满40岁的年轻企业家,身家也随之水涨船高,胡润榜记录为870亿,激进估算更是达到1500亿。他头顶“AI芯片少帅”“南昌首富”等光环,却谦逊自称“普通科研人员”,强调人生是长跑,勤奋比天赋重要。谁能想到,如今搅动风云的他,曾是沉迷游戏、差点挂科的“学渣”,而他带领被巨头抛弃、强权封锁的公司走向焦点,更是一段令人惊叹的逆袭之旅。

天生反骨:从“学渣”到科研逐梦者

陈天石出生于江西南昌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电力研究所工程师,母亲是中学历史老师,家庭秉持“放水养鱼”的教育理念。在这样的环境中,哥哥陈云霁展现出数学神童的特质,小学解二元一次方程,14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成为众人眼中的榜样。而陈天石则将聪明用在调皮捣蛋和电子游戏上,虽考上南昌二中并进入中科大少年班,但动力竟是“大学没人管你打游戏”。16岁的他2001年踏入中科大校门后,主修“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却在老师眼中是个“学渣”,逃课打游戏是常态,甚至一门“光学和原子物理”课差点挂科,最后靠老师单独补考才涉险过关。

然而,大四时周围同学深造或找工作的压力,让陈天石突然觉得游戏无趣,萌生“玩够了想做点好玩的研究”的想法。2005年,他报考中科大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在导师陈国良院士和姚新教授的指引下,做出了人生首个关键选择——投身人工智能领域。当时人工智能冷门,一个学数学的他毅然扎进计算机世界,开启了不一样的征程。

黑暗摸索:从跨界到科研突破

从数学跨界到计算机,陈天石收起玩心,全身心投入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名字逐渐在计算机领域顶级会议上频繁亮相。2010年,25岁的他博士毕业,论文先后荣获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和全国百篇优博提名。毕业后,他北上进入中科院计算所,加入著名的“龙芯团队”。

在这里,他与已成为芯片专家的哥哥陈云霁完美合璧,一个擅长软件和算法,一个精通硬件和芯片。2010年,兄弟俩提出为人工智能专门设计芯片的设想,这个超前的想法在当时学术界和工业界都不被认可,申请科研经费连20万都难以拿到。关键时刻,时任所长李国杰力排众议,给了他们一个机会。

接下来的五年,兄弟俩在中科院一间30平米的小黑屋里没日没夜地摸索。2014年,他们的合作论文荣获计算机体系结构顶级会议的最佳论文奖,这是亚洲学者首次获此领域最高荣誉,整个学术圈为之震动。一年后,全球第一款深度学习处理器原型芯片在小黑屋里诞生,陈天石为其取名“寒武纪”,寓意开启智能时代的生命大爆发,如同几亿年前的寒武纪一样。

逆境突围:从公司成立到挑战巨头

2016年,人工智能击败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全球研究热潮瞬间点燃。陈天石带着寒武纪冲出实验室,正式成立公司,他担任董事长兼CEO,哥哥陈云霁留在计算所担任首席科学家。然而,他们的征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发展过程中,公司遭遇巨头的撤资和强权禁令,陷入绝路。但陈天石没有放弃,他带领团队在困境中坚守,不断研发和创新,以坚韧的毅力和卓越的智慧,让寒武纪在芯片领域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书写了中国芯片的惊天逆转传奇。

陈天石从“学渣”到全球富豪、从科研逐梦者到芯片巨擘的转变,展现了坚持、创新和勇于挑战的精神。他和寒武纪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证明了只要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就能在困境中崛起,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