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买机工时榜”:一部iPhone17Pro映照出的全球收入差距与数字时代不公

全球“买机工时榜”显示,买一部iPhone17Pro,卢森堡、瑞士等国仅需3天,美国4天,而印度却要160天,这40倍差距背后是发达与发展中经济体收入悬殊、科技消费阶层化及数字鸿沟问题,解决需多方共同努力。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一部iPhone17Pro手机,成为了映照全球不同地区人们生活水平和经济差距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地铁里看到小伙子拆开iPhone17Pro包装盒时那雀跃的神情,很难想象,同样一款售价1099美元的手机,不同国家的人为了拥有它,需要付出的工作时长却有着天壤之别。

买机工时差距:从3天到160天的鸿沟

根据iPhone可负担性指数,即按各国平均时薪计算,要工作多少个8小时工作日才能买下256GB的iPhone17Pro,这一数据揭示了令人震惊的差距。最富的地区如卢森堡和瑞士,人们仅需3个朝九晚五的工作日就能轻松将iPhone17Pro收入囊中;美国紧随其后,4天也足够。然而,印度普通人却要为此工作160天,差不多小半年之久。这意味着,印度人每天睁开眼,就想着又为这部手机多干了一天,生活的压力和为了一部手机而付出的漫长努力,让人喘不过气来。这40倍的差距,绝不是简单的攒钱能力问题,而是不同人生中努力和回报之间不成比例的鸿沟。

收入差异:发达与发展中经济体的鸿沟

国际劳工组织2024 – 25年的报告显示,发达经济体的平均时薪能比发展中经济体高几十倍。印度月薪中位数约310美元,算下来时薪差不多2美元,而美国时薪超27美元,瑞士都快37美元。人家一小时挣的钱,够印度朋友干小半天。这种巨大的收入差距,使得在购买同样价格的iPhone17Pro时,不同国家的人面临的难度截然不同。全球化让商品价格在全球范围内趋于统一,但收入却相差十万八千里。苹果作为全球化企业,定价主要参考发达国家的消费力,到了发展中国家,这统一的价格就成了许多人难以跨越的拦路虎。就像同样一杯奶茶,在纽约和在新德里价格相近,但纽约人几天工资能买一堆,新德里人却得攒好久,这种不公平显而易见。

科技消费阶层化:数字鸿沟的加剧

这不仅仅是买不买得起手机的小事,更是科技消费的阶层化问题。在我们身边,很多人两年就换一次手机,智能手机早已成为生活的必需品。然而在印度,iPhone还是奢侈品,是少数人才能炫耀的面子。苹果虽然尝试在印度推出便宜点的iPhone16e,搞本土化生产、分期付款,但2025年二季度苹果在印度市场仅排第六,整个印度那季度卖了3900万台手机,苹果所占份额少得可怜。这表明,发展中国家很多人不是不想买,而是真的买不起。这种科技消费的阶层化进一步加剧了数字鸿沟。发达国家的人使用先进的手机,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从事更多的线上工作,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因为买不起设备,接触先进技术的机会少之又少,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就越拉越大。

不平等的影响与解决之道

贫富差距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36个国家里54%的人都认为贫富差距是大问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人,觉得买不起科技产品就是不公平。联合国致力于减少不平等,但要真正做到却困难重重。国际劳工组织建议,发展中国家应提高最低工资、搞好教育培训、多引进技术;发达国家也应伸出援手,传授技术、加强合作、给予贸易优惠。企业也不能只着眼于赚钱,而应考虑如何让不同地方的人都能用上好产品,这是企业的责任。世界经济论坛警告,收入差距不解决,可能会引发社会动荡,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的隐患。

每次想起地铁里那个拆手机的小伙子,再想到印度那些要干160天才能买得起iPhone17Pro的人,我们不禁感慨万千。这台iPhone17Pro,不仅仅是一部手机,它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全球收入的巨大差距,照出了数字时代的不公平。我们期盼着,在未来的世界里,无论是在纽约、卢森堡,还是在新德里,人们想买一台好手机,不用再付出相差巨大的工作时长;想跟上时代的脚步,不用再被收入所束缚。这样的世界,才真正充满希望。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