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印被香港法院彻底清算,恒大清盘艰难推进,许家印家人受资产转移疑云牵连,恒大物业成仅存优质资产,恒大危机走向收尾,债权人将联合追讨相关人员全球资产,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将面临法律审判。

一、许家印被彻底清算:债务危机进入新阶段
2025年9月16日,香港法院作出正式裁定,对许家印实施“终极约束”,这一裁定将他逼入了绝境。法院要求接管许家印名下所有资产,涵盖房产、存款、全球范围内的股权和空壳公司,同时冻结他77亿美元(约547亿元人民币)的全球资产。这意味着,从小小的银行账户流动资金,到海外豪宅的产权变更,甚至是转让一幅收藏的字画,都受到严格限制,许家印不得以任何形式处置这些资产。
此前,清盘人只能围绕恒大集团的资产展开工作,如今终于能够直接触及核心责任人许家印的口袋,从法律层面将他的个人资产牢牢掌控。清盘人团队里一位不愿具名的律师透露,他们联合瑞士、开曼群岛的金融监管机构,调取了许家印过去五年的跨境资金流水,发现有近20亿美元曾通过“艺术品拍卖”“海外投资款”的名义流向离岸账户,这些将成为后续追索的重点。
许家印被关押两年多,却始终未配合法院工作。当被询问资产情况时,他要么沉默,要么扯无关话题,半分实质性信息都不透露。而恒大境外欠着450亿美元,其中包括众多持有债券的中小投资者。例如香港某保险公司的退休员工陈先生,2020年购买了100万港元的恒大境外债,如今连本金的5%都未拿回,每月只能靠缩减药费维持生活。许家印将资产捂得严严实实,这种行为引发了众人的愤怒,法院此次下狠手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清盘工作艰难推进:回收率低与诉讼难题
负责接管的清盘人黄咏诗和杜艾迪面临着艰巨的任务。许家印的资产盘根错节,理清个人与公司资产的界限就十分困难,后续还要对接各地机构进行处置。回顾恒大进入清盘程序的一年多时间,进展十分缓慢。清盘人跑前跑后,处置了恒大在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项目、香港的部分写字楼,截至目前仅拿回1.67亿美元,对比450亿美元的境外债务,回收率连1%都不到。
更棘手的是,不少资产还陷入诉讼之中。比如恒大在英国的“伦敦ONE”项目,原土地出让方告恒大欠付2.3亿英镑尾款,120名已付定金的买家又告恒大违约,三方诉讼使得项目拍卖拖了8个月还没结果,清盘人只能眼睁睁看着资产贬值。如此缓慢的进度,导致债权人权益根本无法得到保障,这也难怪法院要采取更果断的措施。
三、许家印家人受牵连:资产转移疑云
这场清盘风波的影响不仅局限于许家印本人,还波及到了他的家人,其中最受关注的是许家印前妻丁玉梅。公开信息显示,她带着家人在海外生活,住在价值千万的别墅里,一年光生活费就要花400万美元。市场早有声音质疑,许家印可能在债务爆发前通过“技术性离婚”把资产转移到她名下,毕竟离婚财产分割合法,查起来难度较大。
2025年5月,丁玉梅向香港高院申请闭门聆讯,理由是“公开审理会让孩子在学校受歧视,损害家人名誉”,结果被法官直接驳回。裁决书明确指出,若真为孩子着想,就应主动披露资产来源,配合清盘调查,而非找借口躲避。她还因此承担了28万港元的诉讼费用,从法律上否定了她的“正当理由”。
同期曝光的消息显示,丁玉梅在2021 – 2022年分三批花近5000万英镑在伦敦金丝雀码头买了33套公寓,这些公寓并非自住,而是委托当地中介出租,每月租金收入约12万英镑,全部打入她在瑞士的私人银行账户。在恒大还欠着巨额债务,债权人连本金都难以拿回的情况下,她的这一行为很难不让人怀疑是用离岸架构藏资产。清盘人已经盯上了这些房产,今年8月向英国高等法院申请了资产冻结令,要求丁玉梅说明购房资金来源。英国法院的文件显示,其中2家离岸公司的注册资本,恰好与许家印2019年从恒大领取的“特别分红”金额吻合,这更坐实了“资产转移”的嫌疑。
四、恒大物业:集团仅存的优质资产
在恒大系中,如今能撑场面的只剩恒大物业。恒大地产退市后,物业成了集团少数还能正常经营的优质资产,毕竟它握着全国几百个小区的管理费,现金流相对稳定。虽说其市值比巅峰时跌了七成,但2025年9月12日复牌当天,股价还是高开5%,这说明市场认可它的价值。
若物业能顺利出售,哪怕只卖部分股权,也能给债权人回点款,避免资产全烂在手里。这对整个房地产行业也是一个提醒:遇到危机时,与其抱着“要死一起死”的心态,不如及时剥离优质资产回笼资金,至少能减少损失。
五、恒大危机收尾:法律审判即将到来
这场拖了数年的恒大危机,现在总算慢慢走向收尾。债权人已经联合起来,通过国际仲裁追讨许家印、夏海钧等人的全球资产,无论他们把钱藏在哪个国家的银行、哪个离岸公司,只要有线索就会追到底。他们之前的违法违规行为,迟早要面对法律的审判。许家印时代的落幕,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为整个房地产行业敲响了警钟,提醒企业要合理经营、诚信守法,重视风险管理和债务问题。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