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海一家烧烤店为吸引客源、抬高消费,搞有偿陪侍被查,9人被带走,店家被责令停业整顿6个月,此事件引发网友热议,也警示经营者守法经营、消费者拒绝低俗服务,监管部门需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堵住漏洞。

一、烧烤店的“危险游戏”
在内蒙古乌海,一家原本应弥漫着烤肉香气的普通烧烤店,却因暗地里搞起营利性陪侍的勾当,成为了舆论的焦点。9月20日晚,乌海市海勃湾公安分局新华派出所的民辅警们进行了一次突击检查,这家看似平常的烧烤店瞬间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当执法人员走进店内,便察觉到了异样。包厢区隔得特别严实,每个包厢门口都有服务员“盯梢”,看到穿制服的执法人员,好多人眼神慌了神。执法人员迅速兵分几路,一边控制前台防止销毁证据,一边逐个排查包厢。最终,在两个隐蔽包厢里,当场查获了4名正在提供陪侍服务的人员,她们身边围着几位正在喝酒的顾客,桌上摆着不少高档酒水,这显然不是单纯的吃烧烤场景。
据参与行动的民警介绍,当时场面十分尴尬,顾客想藏,陪侍人员想溜,店家负责人脸都白了。随后,执法人员依法将4名陪侍人员、烧烤店负责人以及相关服务人员共9人,全部传唤到派出所接受进一步调查。面对民警的询问和现场查获的证据,烧烤店负责人没撑多久就承认了自己为有偿陪侍提供场地、酒水等条件的违法行为。
二、“跨界歪招”的背后利益
很多人不禁疑惑,烧烤店又不是KTV、酒吧,怎么会搞有偿陪侍呢?实际上,近几年类似的“跨界歪招”并不少见。有业内人士透露,一些烧烤店为了吸引客源、抬高消费,特意推出“陪吃陪喝”的服务。陪侍人员按小时收费,还能带动高价酒水销售,利润比卖烧烤高得多。普通烤串的利润微薄,但一瓶几百块的洋酒,提成就能拿不少,店家自然愿意冒风险去触碰法律红线。
这种藏在餐饮店里的陪侍服务,隐蔽性特别强。对外打着“特色服务”的幌子,对内靠包厢隔断、专人盯梢来规避检查。如果没有线索或者突击行动,很难抓到现行。然而,再隐蔽的手段也躲不过法律的监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任何场所提供或者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陪侍,都将面临严厉处罚。此次海勃湾警方果断出击,给这家烧烤店开出了“责令停业整顿六个月”的罚单,这相当于直接断了大半年的生意来源。
三、事件发酵与各方反应
9月21日上午,当民警带着停业整顿告知书来到烧烤店时,店里已经大门紧闭。执法人员当场将告知书贴在玻璃门上,红色的印章在白纸上格外醒目,不少路过的市民都围过来看热闹。住在附近的张先生表示,之前就听说过这家店“有特殊服务”,但一直没实锤,现在总算被查处了,心里反倒踏实了。
随着事件在网络上的发酵,网友们的讨论也炸开了锅。有网友怒怼店家:“好好的烧烤不干,非要搞这些乌七八糟的,停业6个月都算轻的!”大家纷纷对店家的违法行为表示谴责。也有人担心陪侍人员的处境,希望警方能查清是否有强迫行为,体现了公众的人文关怀。还有理性的网友指出,餐饮和娱乐的边界得划清楚,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不仅破坏市场秩序,还容易滋生其他治安问题。
四、警方的持续监管与行业警示
值得点赞的是,海勃湾警方并没有“一罚了之”。针对这起案件暴露出的问题,警方明确表示,下一步会持续加大对娱乐服务场所的管理力度,不管是KTV、酒吧这些传统娱乐场所,还是烧烤店、餐厅等可能“钻空子”的地方,都会纳入排查范围。对涉黄涉赌涉毒、营利性陪侍等问题,保持“零容忍”的严打高压态势,一经发现,一律从严从快依法查处。
其实这些年,各地警方对这类违法行为的打击从未松懈。就像之前宁波海曙警方的夜间清查行动,140名执法人员兵分几路,一晚上检查46家场所,当场取缔无证KTV,还查处了21家存在治安、消防问题的店家。这充分说明,不管是哪种场所,不管耍什么花样,只要触碰了法律红线,终究逃不过处罚。
这起烧烤店涉陪侍被查的案件,给所有经营者敲响了警钟。做生意得走正道,靠歪门邪道赚来的钱,迟早要“吐”出来。对消费者来说,也得明辨是非,拒绝这类低俗服务,不给违法行为生存的土壤。而对监管部门来说,除了突击检查,更要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堵住“餐饮变娱乐”的监管漏洞。
希望这家烧烤店在停业的6个月里,能好好反思自己的问题。也希望其他经营者能吸取教训,别再想着“剑走偏锋”。真正能长久的生意,靠的是口碑和品质,而不是那些见不得光的“歪招”。只有守住法律底线,才能把生意做稳做久,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