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一女子离婚后网上结识“部队军官”男友,被诱导提供银行卡接收8万“还款”后取现,银行柜员发现其异常取现行为后报告反诈中心,民警现场劝解使其醒悟,8万涉案资金未被转移并依法发还,警方提醒警惕线上交友诱导代收资金等新型电信诈骗。

一、异常取现露马脚,警银协作显威力
在江都区的一家建设银行网点,柜员凭借着敏锐的职业洞察力,发现了一起异常取现行为。储户李女士前一天刚刚提取了5万元,第二天又来到银行取现。取款时,她神情紧张,面对柜员的询问,更是不愿意多说一句话。银行柜员深知这种异常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风险,立即按照警银协作机制向反诈中心报告。
反诈中心接到预警后,迅速做出反应,指令辖区江都公安分局龙川派出所出警。值班民警李啸展火速赶到现场,此时李女士正在填写取款单据。当民警询问她资金的来源和取现的目的时,李女士言辞闪烁,眼神飘忽不定,还不断通过手机QQ与他人联系。这一系列异常举动更加坚定了民警的判断,这里面很可能隐藏着一起诈骗案件。
二、耐心劝导破骗局,女子醒悟识骗局
警方随即展开现场劝解工作,他们向李女士播放了类似诈骗案例的视频,详细宣讲了相关法律条款。一开始,李女士并不配合,依旧坚持要取款。但随着民警的耐心劝导,她逐渐开始醒悟。尤其是当她告诉“QQ好友”有警察在身边时,对方竟立刻将她拉黑,这一行为让李女士如梦初醒,她意识到自己确实被骗了。
原来,五十多岁的李女士离婚多年,独自生活让她感到十分孤独。她在网络上寻求情感寄托时,通过QQ结识了一名男子。这名男子自称是“部队军官”,单身。两人很快在网上聊得火热,建立了“恋爱关系”。“军官”表示,转业后将来江都定居,与李女士共度余生。这番甜蜜的承诺让李女士沉浸在幸福的幻想中。
几天前,“军官”称自己曾经借给战友8万元,战友准备归还,但自己作为军人,不方便有太多银行流水往来,准备将这笔钱打到李女士的银行卡上。李女士见“男友”如此信任自己,幸福感爆棚,毫不犹豫地提供了银行卡号。很快,她的卡上就收到了8万元。
然而,这只是诈骗分子设下的陷阱。隔了几天,“军官”表示,为了和李女士以后的日子更富足,他准备把这笔钱投到“内部项目”上,因为不方便转账到他的卡上,他要李女士准备好现金,他将安排专人来拿。李女士看到“军官”已经开始着手规划他们的富足生活,心花怒放,于是分两次前往银行取现。
三、诈骗手法大揭秘,新型犯罪需警惕
警方初步研判,这8万元来自于诈骗团伙。该团伙企图通过李女士完成收款、取现、转移的一系列操作,以此来掩盖洗钱行为。这是一种新型的电信诈骗犯罪方式,利用他人代收、取现资金,增加了案件的复杂性和侦破难度。
诈骗分子利用李女士孤独的心理,通过网络交友的方式,建立起虚假的“恋爱关系”,获取她的信任。然后以各种理由,诱导她提供银行卡号,接收所谓的“还款”。接着,又以投资“内部项目”为借口,让她取现并准备交给所谓的“专人”。整个过程环环相扣,让李女士一步步陷入了诈骗陷阱。
四、警方提醒:提高警惕,远离诈骗
由于江都警银反应快速、研判精准,李女士“取现工具人”的行动被及时终止,8万元涉案资金未被转移。经江都警方深入追查,该笔资金已依法发还黑龙江的原始受害人。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电信诈骗手法不断翻新,近期出现的利用他人代收、取现资金以掩盖洗钱行为的新型犯罪方式,具有很强的迷惑性。任何线上认识的“朋友”,无论自称什么身份,只要提到代收资金、现金交易或寄送现金,都应提高警惕、及时报警。
在网络交友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甜言蜜语。涉及到资金交易时,一定要谨慎对待,切勿将自己的银行卡号、密码等重要信息透露给他人。如果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与警方联系,避免陷入诈骗陷阱。
这起案件的成功拦截,得益于银行柜员的敏锐发现和警银之间的高效协作。同时,也给广大市民敲响了警钟,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防范意识,远离电信诈骗。希望每个人都能保持警惕,不贪图小便宜,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