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一13岁男孩凌晨梦游给奶奶盖被后出门,奶奶叫醒爷爷默默跟随,男孩闲逛后回房安睡,家人锁门防范,此事引网友关注,也让人反思孩子梦游增多现象及背后生理心理成因。

一、深夜惊魂:梦游孙子的诡异举动
9月18日报道的江苏这一事件,着实把人吓得不轻。凌晨时分,老太正在睡梦中,迷迷糊糊间突然感觉身上有东西。她猛地睁开眼,眼前的一幕让她心跳陡然加速——竟然是13岁的大孙子正在给她盖被子。然而,当奶奶试图与孙子交流时,孙子却一言不发,随后淡定地走出屋门。
奶奶凭借经验很快意识到,孙子可能是在梦游。在民间,一直流传着梦游时不能叫醒的说法,奶奶深知这一点,所以没有贸然叫醒孙子,而是紧紧地跟在他身后。奶奶叫醒了旁边的爷爷,两人小心翼翼地跟在孙子后面,生怕他做出什么危险的举动。
可没想到,这一跟,跟出了一连串让人意外的事情。全家人都被吵醒了,唯独孙子依旧沉浸在自己的梦游世界里,没有被任何声响打扰。只见他在院子中间站着,眼神空洞,一会儿看看这儿,一会儿看看那儿,仿佛周围有什么神秘的东西吸引着他。接着,他又缓缓走向别处,那模样就好像是在寻找什么丢失的宝贝。
全家人大气都不敢出,只能安静地跟在他身后。孙子就这样不停地走着,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走了好一会儿,他似乎走累了,最终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倒头就躺下了。爷爷赶忙上前查看,看到孙子安详的睡颜,这才松了一口气。
二、梦游常识:为何不能轻易叫醒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为什么梦游的时候不能叫醒呢?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梦游是一种在睡眠中自行下床行动,而后再回床继续睡眠的怪异现象。在梦游状态下,人的大脑部分区域处于觉醒状态,而部分区域仍处于睡眠状态,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睡眠障碍。
如果在梦游时突然叫醒当事人,可能会使他们出现意识混乱、惊恐不安等强烈的应激反应,甚至可能会对他们的大脑和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就像这次事件中的奶奶,她凭借着生活经验,知道不能叫醒梦游的孙子,选择了默默跟随,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孙子的安全,也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三、家庭应对:谨慎守护与安全防范
全家人为了确保孙子的安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们在孙子入睡后,将他的房间琐好(此处应是“锁好”),以防晚上孙子再次梦游出来发生意外。这一谨慎的做法体现了家人对孙子安全的重视。
在现实生活中,当发现家人梦游时,首先要做的就是确保他们的安全。可以轻轻地引导他们回到床上继续睡觉,但不要强行叫醒。同时,要检查睡眠环境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比如窗户是否关好、家具是否有尖锐边角等。对于经常梦游的人,家人可以记录下他们梦游的时间和行为规律,以便更好地采取防范措施。
四、现象反思:孩子梦游背后的原因
如今,孩子梦游的现象似乎并不少见。这让很多人不禁产生疑问,难道是孩子们一天的生活太累了吗?就像事件中人们所疑惑的,现在的孩子每天主要就是上学,也不至于累到频繁梦游的程度。
实际上,孩子梦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生理角度来看,可能与大脑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有关。儿童和青少年的大脑神经系统还在不断发育和完善中,在睡眠过程中,大脑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功能可能不够稳定,从而导致梦游的发生。此外,遗传因素也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果家族中有梦游史,那么孩子出现梦游的概率可能会相对较高。
从心理层面分析,学习压力、家庭环境、情绪问题等都可能成为诱发梦游的因素。虽然事件中的孩子看起来每天的生活就是上学,但可能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压力,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与同学相处不融洽等。家庭环境也很重要,如果家庭氛围不和谐,父母经常争吵,或者对孩子过于严厉,都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负担,增加梦游的可能性。
五、事件影响与公众认知
这起江苏老太遇孙子梦游的事件在网上传播后,引发了不小的轰动。不少网友表示,孩子在梦游的时候一定不能叫醒,否则会受到惊吓。这说明公众对梦游这一现象有一定的认知,但这种认知可能还存在一些误区。
通过这起事件,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梦游这一睡眠障碍,提高对家人健康的关注。对于孩子梦游的情况,家长不能掉以轻心,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检查,排除潜在的疾病因素。同时,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陪伴,帮助他们缓解学习和生活的压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江苏老太凌晨遇13岁孙子梦游这一事件,为我们敲响了关注家人睡眠健康的警钟。我们要科学认识梦游现象,谨慎应对梦游情况,为家人的健康和安全保驾护航。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加强对睡眠健康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梦游等睡眠障碍,共同关注人们的睡眠质量和生活健康。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