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得罪刘德华被泼粪,被迫离开香港,如今却成了北大硕士?

文章讲述了香港艺人马浚伟从出身贫寒、早年辍学,到歌手生涯因得罪刘德华遭抵制被迫转行,转行演员后经历辉煌又陷入抑郁低谷,而后凭借不服输精神,47岁到北大读EMBA获硕士学位,还不断学习新技能、跨界发展,从演员转型为传媒高管,用行动证明普通人也能逆袭、烂牌也能打好的传奇人生。

在娱乐圈这个充满名利与是非的江湖中,明星们的命运常常如过山车般起伏不定。马浚伟,这位1971年出生于香港深水埗的艺人,就经历了从低谷到巅峰的传奇人生。

苦难童年与早期坎坷:为生活拼搏的少年

马浚伟出生在一个经济拮据的家庭,父母要拉扯七口人,父亲开巴士每月仅六千块港币的收入,勉强维持一家的吃喝。小小年纪的他,就不得不帮衬家用,十四岁开始卖雪糕,十六岁去图书馆当管理员,最终早早辍学,没能上成香港理工大学。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生活的不易,也让他养成了自己规划人生、不依赖他人的独立性格。他深知自己文化底子薄,一直怀揣着补回来的想法,这种对知识的渴望,为他日后不断学习奠定了基础。

歌手生涯的挫折:得罪刘德华后的困境

二十二岁时,马浚伟迷上了唱歌,怀揣着音乐梦想,他参加了四十多次比赛,历经无数次摔倒,终于在1993年凭借《李香兰》拿下了冠军,成功出道当歌手,并签约华纳。然而,公司推出的大胆宣传口号“他不是张学友,不是黎明,不是李克勤,他是马浚伟”,看似新颖,实则得罪了当时的一线男星粉丝,尤其是刘德华的铁杆粉丝。初出茅庐的马浚伟不懂这些娱乐圈的弯弯绕绕,宣传一经推出,他便处处碰壁,演出台上嘘声一片。在圣诞商演中,主持人故意调侃“请出很像黎明的那位”,全场倒彩,他只能硬着头皮上台唱完。

1995年的一场演唱会,他自嘲时无意中扯上刘德华,这一事件引发了粉丝的强烈不满。媒体大肆炒作,爆出他被刘德华粉丝当街泼粪的丑闻。照片和报纸上铺天盖地的报道,让他的形象瞬间崩盘,唱片销量直线下降,商演也全部取消。尽管公司和他自己多次辟谣,称这是媒体夸张,但影响已经无法挽回。在香港这个娱乐圈小、粉丝圈子更小的地方,他彻底陷入了困境,无法在歌手圈继续混下去,只能无奈地转行。

转行演员的起伏:从辉煌到低谷

1996年左右,马浚伟开始转行接内地巡演,住简陋公寓,拍广告、接小活儿,日子过得紧巴巴,但至少有了喘息的机会。转行演员成为了他事业的新转机。1998年,他在TVB《鹿鼎记》试镜中脱颖而出,拿下了少年康熙的角色。金庸看过都称赞这一版最贴原著,剧集播出后收视破纪录,他的人气也随之蹭蹭上涨,甚至盖过了男主陈小春。他将少年康熙演绎得清俊带点俏皮,活灵活现,从此稳住了在TVB小生的位置。随后,他又出演了《洛神》里的曹植、《帝女花》里的周世显等古装剧角色,他那文雅的气质与这些角色十分对路,事业迎来了高峰。

2000年前后,TVB力捧他,他成为了新生代男星中的头牌。然而,他在访谈节目上随口说“拿不到视帝不遗憾”,被媒体剪辑后传成看不上TVB,这让他的形象再次受损,事业开始走下坡路,角色逐渐减少。

与此同时,他的家庭也遭遇了重大变故。母亲患有鼻咽癌拖了二十多年,1999年手术失败离世。他多年来悉心照顾母亲,母亲的离去对他打击巨大,他陷入了抑郁之中。2000年起,抑郁症状愈发严重,他每天要吃四种药,还会惊恐发作,只能通过酗酒来麻醉自己。工作的高强度,拍剧时频繁飞内地,让他的精神始终处于紧绷状态。2003年沙士期间,香港陷入混乱,他停工在家,感觉自己就像掉进了黑洞。抑郁整整折磨了他八年,直到2007年他才逐渐缓过来。在这期间,他自学心理学,通过换角度看问题,慢慢走出了抑郁的阴影。母亲的临终叮嘱“做个有用的人”,让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除了演戏,他还能做些什么。

学霸之路:从北大硕士到多元发展

娱乐圈的浮沉让马浚伟深刻认识到,名气是虚的,技能才是实实在在的。2013年,他自编自导舞台剧《偶然·徐志摩》,通过角色宣泄情感,逐渐找回了内心的平衡。此后,他的事业虽然没有彻底断绝,但重心逐渐转移。

2018年,47岁的马浚伟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扔下一切,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读EMBA。消息一出,热搜炸锅,很多人觉得他疯了,中年求学谈何容易?北大门槛高,他早年辍学,文化基础薄弱,普通话还带着口音。备考时,也有人泼冷水,但他咬牙坚持了下来。入学后,他每天早晨五点起床,课堂上坐在前排,认真记笔记。他努力平衡学业和工作,周末还要飞香港宣传《宫心计2》,虽然累得像狗,但他始终挺住了。两年十三门课,他全部取得A的成绩。毕业论文《影视文化产业IP运营策略研究——以香港影视业为例》,结合他在TVB的经历,查重率0.77%,优秀通过。2020年七月,他顺利拿到学位,成为了四十九岁的北大硕士,让网友们直呼佩服。

这并不是作秀,马浚伟骨子里就热爱学习。进入北大后,2020年底他进入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院学习基础课程,2021年考取咖啡师执照,2022年报考儿童心理学。他的学习节奏快得像卷王,一年能拿到二十多本证书。他在社交媒体上晒学习日常,有人酸他“跨界太多不务正业”,但他直言:随时会死,要珍惜每一天。他的质疑声虽然存在,但也带动了“银发学习”的热潮,让中年人看到了学习的希望,觉得学习永远不晚。

2022年十一月,他进入香港康文署,担任剧场发展委员会委员。外界传言他“考公上岸”,他澄清自己不是公务员,只是公职人员,负责评审文化项目。2023年,他担任香港艺术发展局成员,负责评审拨款。

创业与职场晋升:不断拓展的人生边界

马浚伟不仅在学习和公职方面表现出色,还积极投身创业。他有自己的工作室,从事音乐、话剧、电影制作,还开办了表演艺术学校,为中小学生开设补习班。他担任电视剧导演、TVB主持人、创作总监,工作繁忙,但他乐在其中。2024年一月,他跳槽到新城广播,担任首席营运总监,一个月后正式上任。干了一年,2025年六月十七日,他又升任行政总裁,七月十五日正式接棒。从演员到传媒高管,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扎实而稳健。2025年六月十八日,港媒报道他升职的消息,网友们纷纷恭喜。他表示淡出荧屏,最后一部作品是《宫心计2深宫计》,之后将专注于管理工作。

人生启示:不服输的普通人

马浚伟的半辈子就像坐过山车,充满了起起落落。被泼粪后八年封杀,抑郁八年,换做任何人,都可能会一蹶不振。但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转身积极向上,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北大硕士不是他的人生终点,五十多岁的他还在学习中医、咖啡知识、心理学,担任CEO管理公司。

他是一个接地气的普通人,家境贫寒辍学起步,在娱乐圈吃了不少亏,但他通过转行和学习不断求稳。他的人生没有预设的轨道,遇到卡壳就换条路走,用学习来治愈心灵和身体。娱乐圈很多人风光一时,但栽了跟头就再也起不来,而马浚伟用行动证明,即使拿到一手烂牌,也能打好。五十多岁的他不婚不育,专注于自己,活得自在。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谁都会有低谷,只要坚持下去,总有翻身的一天。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