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男子王某某凌晨醉酒后副驾睡觉,借加装“智驾神器”让车辆自动驾驶20分钟,虽未酿严重后果,但因醉驾触犯刑法被判拘役1个月15日及罚金4000元,电商平台“智驾神器”仍热卖,检察院将联合监管并呼吁人机共驾、规范驾驶。

2025年9月26日,浙江杭州“临平检察”披露的一起案件引发了广泛关注,网友们直呼“太吓人”。这起案件不仅涉及醉酒驾驶这一严重违法行为,还与当下热门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紧密相关,凸显了科技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和法律监管的重要性。
醉酒“智驾”,危险之举
9月13日凌晨2时许,杭州街头一辆打着双闪灯的小客车静静停在道路中央,阻拦了后方车辆的通行。过路群众发现异常后上前查看,眼前的场景令人胆战心惊:主驾驶位空无一人,仅有副驾驶座上躺着一名男子,车内中控台还显示着“报警”提示。经调查,车主王某某于9月13日零点31分许从一处夜宵点驾车进入某小区,1点17分许又驾车离开小区。在1点17分至18分车辆行驶过程中,王某某从主驾驶位挪到了副驾驶位。1点28分许,监控画面拍到车辆在高架桥上行驶,而王某某却躺在副驾驶位酣睡,直至1点38分车辆才自行停下并打开双闪。也就是说,该车辆在主驾驶位无人的情况下行驶了足足20分钟,所幸夜深车少,未造成严重后果。
当日凌晨3时11分,经检测,王某某血液中乙醇含量达114.5mg/100ml,远超醉酒驾驶标准。到案后,王某某承认自己于9月12日晚至次日凌晨与朋友吃夜宵时喝多了酒,抱着侥幸心理让车辆自动驾驶。他以为借助车辆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就可以在醉酒状态下安全行驶,却忽略了其中巨大的安全隐患。
“骗过”系统,隐患重重
王某某的车辆是今年5月购买的,装有2级智能辅助系统。按照车辆系统设定,驾驶车辆时,一旦双手脱离方向盘、使用该辅助系统超过2分钟,系统就会提示驾驶人员接管方向盘,否则会主动降速并退出系统,以此确保行车安全。系统简介中也有明确的文字警告,驾驶员不可能不知道不能在驾驶位无人时使用该系统。
然而,为了“骗过”方向盘检测,王某某在方向盘上加装了一种被称为“智驾神器”的配件,让系统误以为驾驶人员的双手未脱离方向盘,使车辆持续保持无人驾驶的状态。这种看似“聪明”的做法,实际上是对科技安全的严重漠视,将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置于极度危险的境地。
法律严惩,敲响警钟
检察机关审查认为,王某某作为驾驶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在醉酒状态下使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在道路上行驶机动车的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应当以危险驾驶罪追究其刑事责任。9月17日,临平区检察院对被告人王某某依法提起公诉。综合被告人王某某曾于2024年7月因酒后驾驶机动车被行政处罚的情节,9月19日,经法院审理,被告人王某某被判犯危险驾驶罪,处拘役一个月十五日,并处罚金4000元。
这一判决结果给广大驾驶员敲响了警钟,无论科技如何发展,醉酒驾驶都是严重违法行为,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心理。即使车辆配备了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也不能替代驾驶员的安全责任。在醉酒状态下,人的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都会严重下降,此时使用任何驾驶辅助系统都无法保证行车安全。
市场乱象,监管亟待加强
记者查询电商平台发现,仍有不少商家正在售卖所谓“智驾神器”“智驾免打扰模块”“智驾魔盒”等商品,且有的销量过百。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一名商家,对方发来安装视频,只需将白色模块接入方向盘内部的插头,即可实现安装。商家还发来驾驶体验视频,声称双手离开方向盘能实现智能驾驶,“在狭窄和拥挤的城区道路也可以”“除了睡觉,都没问题”。
这些所谓的“智驾神器”在网上轻易就能买到,不仅为驾驶员提供了违规操作的便利,也严重干扰了智驾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了极大的行车隐患,甚至可能导致重大交通安全事故。无论是生产、销售,还是使用“智驾神器”,都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科技与人机共驾,安全至上
临平检察院表示,后续将联合相关部门,从技术端和市场端强化监管,同时做好普法宣传工作,提醒广大消费者提高安全意识,规范安全驾驶。“智驾”需要人机共驾,而不是完全自动驾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只是为了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它不能完全替代驾驶员的作用。驾驶员在使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时,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随时准备接管车辆的控制权。
这起杭州男子醉驾“智驾”案,为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科技安全与法律教育课。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安全问题,更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广大驾驶员要增强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杜绝醉酒驾驶和违规使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行为。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打击市场上违规销售“智驾神器”等行为,共同维护交通安全和社会稳定。让我们牢记,安全驾驶是回家最近的路,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