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平台乱象:债务转让背后的消费者权益困境

河南郑州小徐在网贷平台借款遭遇“砍头息”等陷阱,20次借款累计多还近2万元,他合理要求用超额款项折抵债务遭拒,该案例反映出网贷行业收费不透明、违规放贷、暴力催收、漠视消费者权益等问题,需消费者、平台和监管部门共同发力解决。

在当今的金融消费领域,网贷平台本应是缓解人们资金周转难题的助力,但却有不少消费者陷入了网贷平台的债务陷阱,甚至出现网贷平台将“欠款”债务转让后,消费者面临“欠款人”催“借款人”的尴尬局面。河南郑州的小徐的遭遇,便是众多消费者在网贷平台遭受不合理对待的一个典型案例,深刻揭示了网贷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网贷平台的“砍头息”陷阱

小徐在2022年初,因急需周转资金,在朋友推荐下下载了一款标注“低息便捷”的上海某老牌网贷平台APP。首次申请3000元贷款时,页面仅提示“14天还款周期,无额外费用”,但贷款到账时,银行卡短信却显示只有2650元到账,剩下的350元被平台以“服务费”“风控审核费”的名义直接扣除,这就是行业内俗称的“砍头息”。

在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小徐因资金周转需求,先后在该平台借款20余次,每次申请金额均为3000元,每次实际到账始终是2650元,14天到期后却必须足额归还3000元。按此计算,每次借款的实际成本高达350元,14天的短期借款,折算成年化利率远超国家规定的36%红线,属于典型的高利贷范畴。

当小徐询问客服为何扣钱时,得到的回复是“行业惯例”“合同已注明”,但他翻遍借款合同,始终没找到关于“350元服务费”的明确条款,只有一堆晦涩难懂的格式条款,暗藏着“资金占用费”“账户管理费”等模糊表述。这表明网贷平台在收费时缺乏透明度,故意用模糊的表述掩盖其不合理的收费行为,让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陷入高额收费的陷阱。

二、无凭证催收与消费者困境

随着借款次数增多,小徐逐渐陷入“以贷养贷”的泥潭。由于每次还款需足额缴纳3000元,而实际到手仅2650元,短期周转后,他常常无力偿还下一笔欠款,只能再次在该平台申请借款,甚至不得不下载其他网贷APP“拆东墙补西墙”。

2023年5月,小徐的银行卡因多次网贷扣款导致余额不足,某一笔3000元借款逾期1天,平台当天便开始催收。起初是短信提醒“逾期将影响征信”,随后电话催收接踵而至,催收人员不仅语气强硬,还威胁“若不还款,将联系你的家人和工作单位”。更让小徐愤怒的是,当他提出“先扣350元不合理,应按实际到账金额计算还款”时,催收人员却改口称“服务费是前置收取,不包含在借款本金内,必须全额还款”,甚至拿不出具体的收费依据。

小徐试图向平台索要每次借款的详细费用明细,却被告知“系统无法导出”;当他提出“按2650元本金计算利息”时,平台客服直接挂断了电话。这种无凭证催收的行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让消费者在面对债务时处于极度被动的地位。

三、法律视角下的违规与权益维护

小徐遭遇的“砍头息”问题,早已被法律明确禁止。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七十条规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这意味着,该平台每次扣除的350元“服务费”,本质上属于预先扣除的利息,小徐实际借款本金应为2650元,而非3000元,还款时也应按2650元本金计算合法利息。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为年利率36%。以实际借款本金2650元、年利率36%计算,每笔3000元借款(实际到账2650元)14天的利息也仅需40多元。但实际情况是,小徐每笔借款申请3000元,到手仅2650元,还款时不仅要归还约定的3000元,相当于连之前被扣除的350元也一并还上,形成了借款3000元(实际到手2650元)、14天还款3700元的离谱局面。对比合理还款金额2695.5元,小徐每笔还款竟多还了1004.5元,20次借款下来,累计多还的金额高达20090元,接近实际到手总金额的40%。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民间借贷利率约定超过年利率36%的部分,法律明确认定为无效,借款人有权要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额利息。小徐每笔借款中,扣除“砍头息”后实际借款2650元,即便按年利率36%计算,14天的利息仅约45.5元,合理还款总额应为2695.5元。但平台却要求他每笔还款3000元,每笔多收的304.5元,20次累积便超2万元,这部分金额完全在法律支持返还的范围内。

更关键的是,小徐提出用这部分应返还的超额款项,折抵自己尚未结清的2695.5元债务,完全符合法律逻辑与公平原则。但面对这样合情合法的诉求,该网贷平台却直接拒绝,无视法律规定与借款人的正当权益,暴露了其对合规经营的漠视。

若从更严谨的法律保护利率视角计算,按司法保护的年利率24%计算,20次借款累计产生的合法利息与本金总额,相比平台实际收取的金额,差额高达61161元。扣除小徐尚未结清的2695.5元合法债务后,平台还需向小徐返还58465.5元。

四、反思与建议

小徐的遭遇并非个例,它反映了网贷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收费不透明、违规放贷、暴力催收、无视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破坏了金融市场的健康秩序。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选择网贷平台时,要保持警惕,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借款利率、收费方式等信息,避免陷入“砍头息”等陷阱。同时,要增强法律意识,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对于网贷平台来说,要加强自律,遵守法律法规,规范自身的经营行为。要提高收费透明度,合理确定借款利率,不得进行违规放贷和暴力催收。同时,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要加强对网贷行业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要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受理和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举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网贷平台乱象丛生,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亟待加强。通过消费者、网贷平台和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健康、有序、公平的金融消费环境,让网贷平台真正成为服务消费者、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工具。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