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强“升龙”烟花秀在国内外因环保问题遭拒后转至西藏,审批承诺环保却实则四次违规燃放,造成生态严重破坏,环保承诺落空引公众问责,敲响艺术创作需敬畏生态的警钟。

当艺术创作的激情与生态保护的严谨发生碰撞,一场关于责任与底线的较量就此展开。2025年9月23日,央视记者深入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揭开了艺术家蔡国强烟花秀背后生态破坏的真相,“并非1次而是4次燃放”的调查结果,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彻底戳破了其“环保艺术”的伪装,引发了公众对于艺术边界与生态敬畏的激烈讨论。
审批迷局:从国外碰壁到国内放行
蔡国强这场名为“升龙”的烟花秀,最初的设想并非在国内上演。据知情者透露,他将举办地点首先锁定在法国某山脉,本想借此向西方艺术界献上一份“大礼”,然而却因法国政府以“存在严重环境危害”为由直接拒绝。随后,他又将目光转向日本,同样因“生态保护风险”遭到拒绝。两次碰壁后,蔡国强将目光投向了国内,最终与西藏某区域的三级政府达成合作。
在审批环节,他反复承诺整场活动将采用“可降解材料”,燃放后会彻底清理现场,“绝对不会对高原生态造成任何影响”。这份承诺成为了获批的关键,却也为后续的生态破坏埋下了隐患。当地村民回忆,审批公示时仅提及“一场小型艺术烟花表演”,从未告知具体燃放次数与规模。这种信息的不透明,让当地居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了这场可能破坏生态活动的潜在受害者。
四次燃放:对生态的漠视与践踏
所谓的“小型表演”,实际上是一场持续多轮的密集燃放。9月中旬的活动现场,蔡国强首先点燃了核心项目“升龙”,1000余盆烟花从山顶沿山坡依次排布,点燃后形成长达数百米的“火龙”景观,持续燃爆52秒。烟花绽放时,彩色焰光映照山体,他对着镜头大笑,称“感恩喜马拉雅的生灵助力”,而远处牧民家中的牛羊却因巨响四处逃窜。
这仅仅是个开始。在“升龙”结束后,他紧接着连续启动三波燃放:“天降彩龙”在山腰区域引爆,焰光碎片直接落在高山草甸上;“游龙戏水”的燃放点距离山脚水源仅百米,彩色火药残渣随风吹入溪流;最后一轮“彩虹”则在近水源的平缓地带进行,持续20余秒的燃爆让周边空气弥漫着刺鼻的硫磺味。四次燃放累计使用各类烟花近3000盆,燃放区域覆盖从山顶到水源的多层生态带。有村民表示:“最初以为响一下就完了,没想到一波接一波,家里的老人孩子都被吓得捂耳朵,羊圈里的母羊还惊得流产了。”这种对生态的漠视,让人痛心疾首。
央视直击:生态疮疤触目惊心
蔡国强团队撤离3天后,央视记者抵达现场,眼前的景象远超预期的破败。高山草甸作为生态最脆弱的区域,已被越野车碾压出多条深浅不一的车辙,草皮翻卷脱落,裸露的泥土在阳光下泛着灰白,部分被车轮反复压实的区域,草茎已完全断裂,呈现出“寸草不生”的雏形。
垃圾的分布更令人揪心。烟花燃放后的纸质底座散落各处,与塑料包装、废弃导线混杂在一起,部分底座上印着“可降解”字样,却仍完整地躺在草甸中。村民们自发组织捡拾,每人手中的编织袋很快装满,一位老人指着地上的金属接线盒说:“这些铁疙瘩埋在地下,几十年都烂不了,下雨冲进水沟,整条河都得受影响。”
最触目惊心的是山体上的凿孔。为固定大型烟花支架,施工人员在岩石上凿出数百个直径约10厘米的孔洞,孔洞边缘的碎石散落,如同山体裸露的伤口。记者触摸孔洞内壁,仍能感受到残留的凿痕,当地生态专家在镜头中表示:“高原岩石风化缓慢,这些孔洞可能几十年都无法自然修复,还会加速周边岩石松动。”
承诺落空:环保宣言下的敷衍
这场闹剧的核心争议,在于蔡国强与合作方始祖鸟反复强调的“环保承诺”与现场实际的巨大差距。活动前发布的声明中,明确写道“所有燃放材料均为可降解材质,燃放后24小时内完成现场清理”,但记者在现场未发现任何专业清理团队的痕迹,仅能看到村民自发捡拾的身影。
更严重的是金属垃圾的遗留。用于联合引爆的金属控制器、导线外皮、烟花筒金属底座等,散落在草丛与石缝中,部分已滚至水源边缘。这些金属物品若被冰川融水裹挟,将顺着水系扩散,污染下游大片区域。有村民无奈表示:“他们说让自然消化,可这大山怎么消化铁疙瘩?”
蔡国强团队在事发后的道歉声明中称“因天气原因未能及时清理”,却被当地气象记录打脸——活动后三天均为晴好天气,不存在阻碍清理的自然因素。
公众问责:艺术边界与审批反思
事件曝光后,“重罚蔡国强”的呼声在网络高涨。有网友质疑:“过年都限制鞭炮燃放,为何有人能在世界屋脊大规模燃放烟花?”更有声音指向审批环节:“喜马拉雅山脉的生态重要性人尽皆知,当初的环保评估如何通过?”
有知情者透露,蔡国强团队曾以“带动当地旅游”“打造艺术地标”为由游说政府,甚至承诺后期捐赠艺术基金。这种以“发展”为诱饵的沟通,或许成为审批放行的关键。但在生态保护的底线面前,这样的理由显然站不住脚。
央视镜头的最后,聚焦在一个被凿出的孔洞上。阳光穿过孔洞,在地面投下圆形光斑,周边的草叶上还沾着未清理的火药残渣。不远处,几位村民仍在弯腰捡拾垃圾,他们的身影在空旷的山坡上显得格外渺小。风掠过草甸,带着淡淡的火药味,吹动着地上的塑料包装纸,发出细碎的声响。
蔡国强的喜马拉雅烟花秀,为我们敲响了艺术与生态关系的警钟。艺术创作不应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审批环节也应更加严谨,充分考虑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在追求艺术的同时,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确保艺术与生态和谐共生。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