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执法总队联合公安交管部门通过数据筛查锁定一辆近一月高速通行超30次、线路固定的渝籍“异常车”,于9月12日在黔江南收费站精准拦截查缉,查明该车为非营运性质且驾驶员无从业资质,非法搭载8名乘客并收取费用,驾驶员承认非法营运事实后被罚1万元,执法人员还安全转运乘客并宣传安全知识,后续将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守护出行安全。

在道路运输市场中,非法营运行为如同隐藏的“毒瘤”,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更对乘客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重庆交通执法总队与公安交管部门通过数据筛查锁定高频通行车辆,于9月12日在G65包茂高速黔江南收费站开展的道路客运安全集中整治“1号行动”中,成功查处一起跨省非法营运案件,为道路运输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数据筛查:精准锁定“异常车”
执法人员在开展日常数据筛查时,敏锐地捕捉到了一辆渝籍小型普通客车的异常通行行为。近一个月内,该车高速公路通行次数超过30次,通行时间、线路高度固定,部分时段甚至在重庆与贵州境内一天往返多次。这种高频且规律的通行模式,与正常的出行需求明显不符,引起了执法人员的警觉。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成为了执法的重要依据。执法人员通过“法治·交通运输打非治违”平台对该车进行深入分析研判,发现其符合非法营运车辆的重点监管特征,于是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科技在执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海量数据的筛选和分析,执法人员能够精准地锁定潜在的违法车辆,为后续的查缉行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联勤联动:精准布控查缉
9月12日上午,执法人员通过平台发现该车在彭水境内高速出现通行记录,立即启动联勤联动机制,联合公安交管部门在黔江南收费站布控查缉。当该车驶出收费站时,立即被等候已久的执法人员精准拦截。这种高效的联勤联动机制,得益于两个部门的紧密合作和信息共享。交通执法总队和公安交管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了强大的执法合力,确保了查缉行动的顺利进行。
在查缉过程中,执法人员展现出了高度的专业素养和敏锐的洞察力。他们提前做好准备,精准把握时机,成功地将违法车辆拦截下来。这一行动不仅体现了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更彰显了他们对道路运输安全的高度重视。
调查取证:揭露非法营运真相
调查显示,该车为9座非营运性质小型普通客车,驾驶员也未取得相关从业资格资质。车上8名乘客均来自贵州沿河县塘坝乡金竹村,称按惯例下车时会向司机支付80 – 90元的车费,从保家收费站上高速到黔江乘高铁,准备前往铜仁、杭州等地。一名乘客称“老家紧挨彭水,但那边多数班次不停靠,只有来黔江乘高铁。”
在确凿的证据面前,驾驶员最终承认了非法营运事实。非法营运行为不仅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规定,也严重损害了乘客的合法权益。驾驶员为了谋取私利,不顾乘客的安全,擅自从事客运经营,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
依法处罚:维护市场秩序
最终,驾驶员因“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客运经营”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规定,被交通运输执法部门行政处罚10000元。这一处罚决定,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对非法营运行为起到了有效的震慑作用。
同时,执法人员始终坚持执法为民理念,在完成调查取证后,及时安排车辆将8名乘客安全转运至黔江高铁站,并现场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叮嘱乘客要选择正规营运车辆出行,保障自身安全和合法权益。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执法人员的人文关怀,更增强了乘客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持续整治:守护出行安全
接下来,重庆交通运输执法部门将继续聚焦重点车型、重点区域、重要时段,推进道路运输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非法营运、网约车违规经营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通过科技赋能实现精准执法,全力守护群众出行安全。
道路运输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重庆交通执法总队与公安交管部门的此次联合行动,为打击非法营运行为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通过科技助力执法、联勤联动查缉、依法处罚和持续整治,能够有效地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够继续加强合作,不断创新执法方式,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安全、便捷、有序的出行环境。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