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与喝水有关?医生提醒:这类水再爱喝也要少碰

医生提醒,尿毒症与喝水有关,含马兜铃酸的草药水、偏方水等伤肾,错误喝水方式也加重肾脏负担,此外滥用药物、高盐饮食、熬夜酗酒、不爱运动等习惯也会损害肾脏,建议喝干净水、定期体检、清淡饮食、不信偏方保健品来护肾。

尿毒症,这个听起来令人胆寒的疾病,实际上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很多人可能想不到,日常的饮水习惯竟然也与尿毒症的发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医生提醒,有些水看似养生,实则暗藏危机,再爱喝也要少碰。

喝水不当,肾脏负担加重

张大爷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每天喝好几杯凉茶解渴,还经常煮些草药水、偏方汤来“清火排毒”,结果却患上了尿毒症早期。这并非个例,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我国慢性肾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3亿,其中一部分人最终发展成了尿毒症,而不少人正是从“喝水”开始的。

含马兜铃酸的水,伤肾于无形

最危险的,是长期饮用草药水、偏方水、保健水。不少中老年人喜欢喝自制凉茶、三花水、五花茶,甚至是网上流传的各种“排毒水”“护肾汤”。这些水很多含有马兜铃酸类草药,这是一种被明确列为I类致癌物的物质,可直接损伤肾小管,诱发急性肾损伤,甚至发展成肾衰竭。

据《中国药典》及国家药监局数据,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如“关木通”“青木香”“广防己”等,在2003年起已被禁止入药。但这些草药却常常出现在民间偏方中,隐蔽性极强。医生提醒,如果你喝的“养生水”来源不明、配方不清,最好别碰。

喝水方式不对,肾脏也会“累趴下”

除了水的种类,喝水的方式也很关键。很多人渴了才喝,甚至一口气灌下几杯,这对肾脏压力极大。肾脏像一个“过滤器”,每小时大约过滤7升血液,如果你短时间内大量饮水,肾脏过滤能力会被迫“超负荷运转”,长期下来容易损伤肾小球结构。

尤其是晚上临睡前大量饮水,不仅影响睡眠,还容易造成夜间高血压、水肿,增加肾脏负担。正确做法是每天分时段少量多次饮水,避免暴饮暴喝,成年人每天推荐摄水量约为1500~2000ml,具体根据体重、运动量调整。

尿毒症:慢性肾病的终末期

很多人以为尿毒症是“老年病”,其实不然。它是慢性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表现,一旦进入尿毒阶段,意味着肾功能几乎完全丧失,必须依赖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据《中华肾脏病杂志》数据,中国每年新增尿毒症患者超过20万人,而透析费用年均在10万元以上,对家庭是沉重的经济负担。

更可怕的是,早期肾病几乎无明显症状,很多人都是在体检时无意中发现“肌酐升高”“尿蛋白异常”,等出现乏力、水肿、食欲差时,往往已是中晚期。

其他伤肾习惯,你中招了吗?

尿毒症并不是“突然降临”的,它是生活中一个个坏习惯积累而成的结果。

  1. 滥用止痛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类止痛药,长期服用可引起药物性肾病,严重者诱发间质性肾炎。
  2. 高盐饮食:摄入过多钠离子会导致高血压,而高血压是引发肾小球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3. 熬夜、酗酒:熬夜会扰乱肾上腺激素水平,长期影响肾功能;而酒精分解产物乙醛对肾脏也有直接毒性。
  4. 不爱运动:代谢综合征、肥胖、高血脂等代谢类疾病都是肾病的高危因素,而这些都和久坐少动有关。

护肾四件事,牢记在心

  1. 保证每天喝“干净水”:推荐饮用白开水、矿泉水、净化后的自来水,避免不明来源的“功能水”“药水”。
  2. 每年体检别忘查肾功能:包括尿常规、肌酐、尿素氮等项目,特别是有糖尿病、高血压家族史的人,更应定期检测。
  3. 饮食清淡,控制蛋白摄入:肾功能不全者需根据医生建议控制高蛋白食物,减少肾脏代谢负担。
  4. 不信偏方、不乱吃保健品:市场上一些打着“清肾、排毒”旗号的保健品,成分复杂、来源不明,反而可能成为肾脏杀手。

结语:真正的“养肾水”,其实就是干净白开水。大家常说“水是生命之源”,但水也不是喝得越多越好,更不是喝得越花样越健康。保护肾脏,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科学饮水、规律生活、定期体检。

别等肾出问题了,才后悔“这水不该喝”。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